发布时间:2023-01-10 20:12:59
阅读次数:9702次
这十年,陕西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追赶超越奋战正酣;这十年,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新动能蓄力前行;这十年,新发展理念深入人心,高质量发展步履坚实。成就已载入史册,征程未有穷期。
22日,省统计局发布党的十八大以来陕西经济社会发展成就。记者了解到,十八大以来,全省上下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不断推动经济发展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全省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经济总量实现追赶超越
就业物价保持稳定
全省地区生产总值2021年达到2.98万亿元,是2012年的2.1倍,居全国位次从2012年的第15位升至2021年的第14位。
经济增长保持中高速,2013-2021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3%,高于全国平均增速0.8个百分点。
非公经济占半壁江山。2021年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达到15326.86亿元,较2012年翻了一番;非公经济占GDP比重为51.4%,较2012年提高0.2个百分点,有力地支撑了全省经济的增长。
坚持把稳就业摆在优先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2013-2021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累计401.55万人,年均增长0.3%;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3.7%以下,连续多年完成城镇登记失业率目标任务。
价格涨势温和,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始终保持在1%-3%的合理区间,年均上涨1.9%,相对稳定的物价水平为经济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
全省财政收入总量不断增加
人均GDP
达中等偏上收入国家水平
全省财政收入总量不断增加。2021年全省地方财政收入2775.27亿元,是2012年的1.7倍,达到历史峰值。财政收入质量持续向好,2021年税收收入完成2237.04亿元,占地方财政收入比重为80.6%。
作为衡量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指标,全省人均GDP从2012年的37453元持续提高到2021年的75360元,排名提高到全国第12位;2013-2021年年均增长6.7%,高于全国人均GDP年均增速0.6个百分点。根据世界银行制定的国家与地区收入水平划分标准,我省人均GDP已经跃升至中等偏上收入国家水平。
粮食供给保障有力
特色果业迅速发展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十八大以来,全省粮食生产连年丰收。产量连续9年保持在1100万吨以上,2013-2021年年均产量1228.85万吨;2021年粮食单产281.91公斤/亩,较2012年增加15.89公斤/亩。苹果、猕猴桃产量居全国首位。2021年全省园林水果产量1896.46万吨,排名全国第4位。其中,苹果、猕猴桃产量分别达到1242.46万吨、129.43万吨,均居全国第一,梨、红枣、樱桃、葡萄等特色水果基地也加快形成。
工业转型升级加快
新动能加速成长
十八大以来,全省坚持工业强省目标,坚定不移推进工业高质量发展,积极培育新动能,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持续加快。
2013-2021年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7%,高于GDP年均增速0.4个百分点。能源工业稳定增长,规上能源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4%。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位居全国前列,原煤、天然气、原油产量分别居全国第3、3、4位。非能源工业稳中有进,2021年规上非能源工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的比重为45.7%,较2012年提高2.4个百分点。制造业高端化持续加快,规上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速为18.4%、14.2%,分别高于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10.7和6.5个百分点。新动能领域增势强劲,2021年智能手机产量增长37.6%,工业机器人增长1.9倍,新能源汽车增长3.6倍,太阳能电池增长1.8倍,电子元件增长4.4倍。
服务业贡献率超五成
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
十八大以来,服务业对我省经济发展的作用不断增强。2021年,服务业增加值13589.07亿元,是2012年的2.6倍;占GDP比重由2012年的36.9%提升至2021年的45.6%,提高了8.7个百分点;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突破50%,2021年达到54.1%,较2012年提高了16.2个百分点。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金融业增加值年均增速分别达到18.7%、18.8%和11.6%,远高于全部服务业8.4%的年均增速。
投资结构持续优化
项目建设成果斐然
全省坚持扩大有效投资,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不断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2013-2021年,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2.7%,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3%。固定资产投资中,三次产业投资结构由2012年的3.6∶38.7∶57.8到2021年7.0∶26.7∶66.3,第三产业占比提高了8.5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基础设施投资占比分别为51.4%、29.5%,较2012年分别提高7.7、12.6个百分点。
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围绕重点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三星闪存芯片、奕斯伟硅产业基地、西安吉利汽车等一大批项目建成投产。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推进,以西安为中心的“米”字形高铁网、西安地铁网、高速公路网持续扩大,先后有西宝、大西、宝兰、西成高铁建成通车,地铁1、3、4、5号线等投入运营,高速公路里程达到6484公里,较2012年增长58.8%,实现了县县通高速的重大突破。
消费市场规模壮大
消费升级态势明显
消费市场规模持续扩大。2021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0250.50亿元,是2012年的2.2倍。同时,平台经济、分享经济、协同经济等新模式广泛渗透,线上线下融合、跨境电商、智慧家庭、智能交流等新业态模式不断涌现,新消费持续活跃,2021年,限额以上企业(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销售额785.57亿元,较2016年翻了两番;占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为15.8%,较2016年提高了11.6个百分点。
多项科创指标居全国第一方阵
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十八大以来,陕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推动创新型省份建设,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重大创新成果相继涌现。
2020年,全省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67.86%,排名全国第9位。2012-2020年,R&D经费支出从287.20亿元增加到632.23亿元;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从2.03%提高到2.42%,创十年来新高,排名全国第7位。2021年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2343.44亿元,2013-2021年年均增长24.1%。陕西实施百项科技成果转化行动计划,促成100余项成果签约转化,特别是全力推进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2021年秦创原带动陕西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均超过30%,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十八大以来,随着“放管服”和商事制度改革的持续深化,营商环境不断改善,市场活力持续释放,新兴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截至2021年底,全省实有市场主体495.48万户,同比增长12.06%,实有市场主体总量居全国第12位。市场主体加快培育推动新兴产业不断涌现,创新驱动型经济发展特征更加凸显。2021年,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3312.41亿元,较2013年翻一番;2014-2021年年均增长11.8%,高于同期GDP年均增速4.5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从2013年的9.4%提高至2021年的11.1%,提高了1.7个百分点。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城乡发展更趋协调
十八大以来,全省上下着力于解决发展的不平衡性,坚持统筹城乡区域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区域经济差距持续缩小,县域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十八大以来,全省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由2012年的9.3∶53.8∶36.9调整到8.1∶46.3∶45.6,第二产业占比较2012年下降了7.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提高了8.7个百分点,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
随着新型城镇化步伐持续加快,人口聚集效应不断增强。2019年,全省城镇化率首次突破60%,2021年达到63.63%,较2012年提高13.92个百分点。同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2013-2021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9%,快于城镇1.8个百分点;2021年全省城乡收入比为2.76∶1,较2012年缩小0.46。
区域协调发展不断推进
县域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十八大以来,全省统筹区域特点和产业优势,确立了“关中协同创新、陕北转型升级、陕南绿色循环发展”的发展思路,推动关中陕北陕南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2021年,关中、陕北、陕南三大区域经济总量分别是2012年的2.2、1.9、2.4倍;占全省的比重分别为62.1%、25.0%、12.9%,其中陕南较2012年提高了1.3个百分点。
2021年,全省76个县域经济总量为12557.44亿元,是2012年的1.6倍,年均增长达到7.7%;县均地区生产总值165.23亿元,县均水平创历史新高。全省75个县(市)中有15个县(市)地区生产总值超过200亿元,较2012年增加7个。2个县进入“全国百强县”,9个县进入“西部百强县”,县域经济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局面。
单位GDP能耗连续8年下降
水环境质量
创近20年来最好水平
十八大以来,全省上下着力改善生态环境,秦岭、黄河流域等得到有效保护,三秦大地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
能源利用效率提升,单位GDP能耗连续8年下降,2013-2020 年全省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23.7%。主要污染物减排效果显著。2021年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较2012年分别削减5.4%、56.2%、90.4%、84.6%。空气质量创新优,2021年全省空气质量达到2016年以来最好水平,人民群众的蓝天幸福感明显增强。
绿化版图持续扩大。2021年,全省完成营造林842.3万亩,营造林完成面积居全国前列。秦岭治理成果继续巩固,秦岭北麓生态文明示范建设带启动,438座小水电整治全部完成,秦岭保护“一例、两园、一带”格局初具雏形。黄河湿地保护区加快建设,实施黄河流域生态空间治理十大行动,干流105个问题排污口整治全部完成,完成沙化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