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11-21 14:49:05
阅读次数:2787次
新闻学有句话: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河南安阳两条大狗咬伤了一位在小区遛弯的78岁妇人,硬是整成了一个大新闻。
网民“围观”,民意汹汹:民众遇到的这样一个“小忙”,堂堂省电视台专门帮忙的节目竟然帮不上?连续9期的节目跟踪,要不来狗主人的一个道歉,要不来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也许,搞清楚这个本不该成为“新闻”的小事何以成了新闻,才能让我们从这样的“反常”中,发现和整改存在的问题,推动社会的文明进步。
首先,这件事成为新闻,是人们对舆论监督的期待与现实的落差。《小莉帮忙》是河南电视台民生频道的栏目,已经开办了12年,每年起码关注和帮助解决数千起民众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却偏偏“折羽”在一件“狗咬人”的事上。
“生活就是烦恼”,民众每天遇到的忧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可以说无日无之。像《小莉帮忙》这样的电视栏目,只是一个民众反映问题、表达诉求的渠道,是媒体的畅通民意之举。真正的监督,是本应解决的问题遇到梗阻、明显合理的诉求得不到满足时进行的追踪和拷问。
但《小莉帮忙》偏偏这个时候“撞了板”,长达两个多月追踪报道,像遇到“鬼打墙”一样未有寸进之功,以至于主持人最后为帮不上忙而失声痛哭,这才引爆舆情,出现转机。
人们不禁要问:一家省级电视台,与一个普通公职人员的PK,为何如此无奈和无力?一个无辜受害者讨一个并不过分的说法,为何这么折腾?许多人都从折射的现状中产生“代入感”:要是我遇到这样的事,该怎么办?
其次,这件事成为“新闻”,还在于人们看到了“有关部门”的冷漠推诿和庸碌无为。他们没有任何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地去处理和协调,只出工,不出力;只在乎过程,不寻求结果,互相推卸,自我兜圈,一心想着怎样把皮球踢到别人脚下。
被害人家属到管理养狗的城管部门举报,答复大型犬“肯定不给办证”;被害人质问大型犬伤人管不管,却声称“理论上归属公安机关管理”,自己只能“督促狗主来办证”。被害人投诉到狗主人单位,工作人员不是轻描淡写地让他们去找律师,就是没好气地称会督促狗主人“解决这个问题”。
人们在节目中看到了有关部门“坐歪的屁股”:不能办理的大型犬狗证,转眼间赫然现身;受害人到狗主人的供职单位反映,居然遭遇携带警棍者的阻挡;而面对记者的质问,一位“负责人”却声称这些人“与单位无关”。
身为公职人员的狗主人王某此前之所以“岿然不动”,显然吃透了“潜规则”。自己养的狗在公共场所咬伤了人,面对媒体,不仅没有丝毫愧疚和不安,而是百般抵赖,还要告对方“诽谤罪”,什么公序良俗、基本道德都置之脑后。
他口口声声声称“自有法律公道”,“由法律来定”。但他或许并不是真的相信法律,而是他熟悉一些基层处理此类问题的“游戏规则”,就算法律也无奈他何。
他或许认为谁也不会揪住这件事不放,相关部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被害人碰了几次壁后自然偃旗息鼓,事过境迁,这事就会拖小拖没。即使有人认真,凭自己的关系也可以搞掂。
被害人质问狗证,他声称有,却拒绝出示;面对身穿警服的民警,他能泰然自若反问“你是哪儿的”——意思不要管得太宽了;在媒体一再催促下,城管部门终于上门,他敢让他们吃“闭门羹”。
但面对民警查询,他却在记者镜头前逃之夭夭,也许狗主人真的没有什么铁关系和硬后台,只是他太过熟悉这种“踢皮球”的习气和模式,让他有了侥幸的空间和抵赖的底气。
尽管有城市养狗的条例,有《民法典》,有《公务员法》和相关的行为守则,但在安阳这件事上,它们似乎都成了摆设,由于哪个部门都没意识到自己应依规依法主动处理,这件事实简单、责任清晰、法规明确的小事,差点成了“无解方程”。
“安阳事件”值得反思:公权机构怎样做到主动作为,不打“太极”,不“躲猫猫”,不因自己的敷衍、懒政给信奉“潜规则”的人以底气;公权机构怎样管好自己的人,使他们树立规则意识、公德意识,做到敬畏法律,敬畏民意,遵守公序良俗;社会各方怎样在调处基层矛盾中做到依法办事,破除特权思想,避免变成关系对决、后台博弈和人脉较量。
11月19日,安阳市市场监管局党组研究决定,从2021年11月19日起,对安阳市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支队食品药品稽查专员王某予以停职,配合组织核查。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央政府的要求,也是每一个人的期待。在《民法典》颁布实施之后,民众的法律意识、权利意识不断增强,各地在探索矛盾多元纠纷化解机制中,都应更加用心发力,让民众在各种“鸡毛蒜皮”的小事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之光的温煦。(作者梁思奇系政邦智库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