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10-22 16:54:44
阅读次数:2802次
黄河奔腾入海处,大海的蓝,黄河的黄,泾渭分明,宛如一幅气势恢宏的水墨丹青。
10月20日、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省东营市考察调研时,来到黄河入海口码头、黄河三角洲生态监测中心、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垦利区董集镇杨庙社区、胜利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和钻井平台,实地了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黄河三角洲盐碱地综合利用和现代农业发展、黄河滩区和原蓄滞洪区居民迁建、胜利油田创新发展等情况。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一直关怀、牵挂着黄河的保护与治理,从源头到入海口,一次次奔赴沿黄九省区考察调研:
2014年3月,到河南考察时来到黄河最后一湾——位于东坝头的黄河岸边,询问黄河防汛和滩区群众生产生活情况;2016年7月,在宁夏,强调要加强黄河保护,坚决杜绝污染黄河的行为;2016年8月,在青海,嘱托要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2019年8月,在甘肃,要求甘肃首先担负起黄河上游生态修复、水土保持和污染防治的重任;2019年9月,来到河南,到黄河博物馆、黄河国家地质公园,实地察看黄河的生态保护和堤防建设;2021年,在山东东营的黄河三角洲,谈生态、讲治沙、问民生,为发展抗盐碱作物点赞,勉励胜利油田石油工人再创佳绩、再立新功……
也正是在河南郑州,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发出“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强音,为新时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擘画了宏伟蓝图。
从青藏高原的黄河源头鄂陵湖-扎陵湖,辗转蜿蜒数千公里,经过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浩浩黄河,滋养着北中国的大片国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数千年以降,在中国历史上,只要提到“河”,即毫无疑义指向黄河。
这条母亲河,也是一条不羁的河,水土流失、泛滥、改道,一部黄河史,写满了无奈。治黄,也因此成为一件大事,“像一把利剑悬在头上”。
黄河的事情,在水,在土,更在人。经略黄河,就是要协同做好安澜、治沙、发展等等诸多文章。这个事情办好了,利在当代,功在千秋。
保护黄河生态,安澜黄河水情,改善沿黄民生,不仅仅关系到西部、中部地区的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更关系到整个北方经济的振兴。
近日印发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指出黄河流域最大的矛盾是水资源短缺,最大的问题是生态脆弱,最大的威胁是洪水,最大的短板是高质量发展不充分,最大的弱项是民生发展不足。
这些困扰沿黄各地的问题、威胁、短板、弱项,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和发力点。
沿黄河各地区要从实际出发,宜水则水、宜山则山,宜粮则粮、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积极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黄河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整体,要充分考虑上中下游的差异……凡此种种,也都是时代的任务。
黄河经行范围既广,沿线情况又各各不同,这愈发需要统筹谋划、协同治理,既要强调生态优先,也要兼顾民众生计,既要治沙护坡,又要发展农业生产,惟其做好所有这些事情,才能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有机结合、相得益彰,从而形成“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局面。
一条从三级台阶跳脱而下、激越不羁的滚滚黄河,如何成为一条幸福河,如何成为一川清流,如何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需要大智慧,也需要所有人的力行。黄河就在那里,写好黄河答卷,是时代的责任与使命,也是“终端倒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