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8-23 23:23:04
阅读次数:2639次
“你们遭大灾了!”
“还有什么困难?”
“小麦浸泡这件事,还是要当做大事来抓。”
“一旦有重大突发或预警情况,该停就停,该关就关,生命至上,避险为要。”……
8月18日至1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到河南调研考察。在滞洪区鹤壁市浚县小河镇袁庄村、新乡卫辉市卫河决口堤段、郑州市地铁5号线沙口路站受灾现场、郑州银榕花园小区、郑州市中原中路农贸市场、郑州市疾控中心等地,他查看实情,嘘寒问暖,现场办公。
在袁庄村,他踩着积水路段临时铺垫的砖块走进农家,查看浸水田地时,脚陷在泥泞中;地铁5号线幽深的隧道里,他仔细叮嘱当地干部,要把城市的“里子工程”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居民小区和农贸市场,他特别关心保障居民基本生活的问题;站在决口的卫河大堤,他要求吸取教训,排查河流堤坝水库隐患;在郑州市疾控中心,他要求抓好新冠疫情防控,确保洪涝大灾之后无大疫……
提问很细、很具体,每一个关注点,都是生活中的“细枝末节”、“神经末梢”,但恰恰是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小情,编织起民众的日常生活,成为灾后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重要支撑。
当听到居民说幼儿园未能恢复,自己照看孩子无法上班;家里水泡需要更换地板、刷墙,希望政府提供临时租住场所时,总理说,这些困难看似不大,但没有支持、光靠自己,就很难跨过去。
“细枝末节”不可“粗枝大叶”,“神经末梢”不可“无人问津”。民众的关切点在哪里,政府的着力点就应该在哪里。民之所盼,政之所向。
河南今年遭遇罕见的暴雨灾害,给民众的生活带来不便甚至是灾难,当此之时,政府就应该与民众手挽手、肩并肩、在一起,全力帮助大家尽快克服困难。就像总理说的那样,要保障大家的基本生活,一分钱也不能少,“直到你们战胜灾害,有完全的自救能力”。
什么是民生?民生当然是秩序,民生当然是保障,民生更是那一束能够打破圈层、穿透隔膜、点亮希望的光。
我们看到,河南的暴雨灾害过去一个月了,城市乡村的情况正在逐渐好转,这是各级政府、全社会乃至河南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但不能仅仅满足于此,种种问题和困难依然存在。
房子过水了,需要抓紧修缮;水暖气电讯等各项基本设施,需要加一把力;死难家庭的心理创伤,更是需要一个漫长的修复过程……
这中间,政府何为?前些天,民众在沙口路站地铁口自发悼念死难者,政府随后跟进,就很容易纾解情绪,打破心墙,慰藉众生。
必须要认识到,灾难当前,来自各级政府负责任的关怀、体恤、帮助,乃至同情心、同理心,一个鞠躬,一句问候,都弥足珍贵,都是这个社会上最容易形成共识的基础作为。
我们在一起。一句看似简单的话,折射的是政府与民众休戚与共的宏大背景。
前几天,围绕在新闻发布会上还是灾难现场悼念的问题,几位专家纷纷在政邦智库发表高见。其实,这并不是一个非此即彼的话题,对于千千万万民众而言,他们的要求并不高,官员默哀本身就是一种态度。
在郑州地下几百米的地铁隧道里,总理沉痛地说,“郑州7‧20特大暴雨造成人员重大伤亡,让我们感到痛心。”此时此刻,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我们都在悼念中体会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
不能、也不会仅仅有对死难者的悼念,也要痛定思痛,吸取教训。
一者,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及安全防范机制理应更加注重“里子”,而不能总是把功夫做在“面子”上。设施的标准当然要提高,避免出现漏水、溃坝等灾害,而安全管理水平也亟待提高,“紧急情况下,除特殊行业外果断停工停学停业,对城市地铁、隧道等要有保障群众安全硬措施,宁可过一些,该停就停、该封就封。”
再者,必须依法依规,严厉问责,给社会一个交代。疾风暴雨的天气固然是成灾的重要原因,这里边,有无人为因素加剧了灾情?目前,国务院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调查组正在紧张工作,相信会有一个负责任的结果,祭奠死者,安慰生者。
毕竟,始终把保障民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这是底线思维,也是一块试金石。(作者胡印斌系政邦智库研究员)
(稿件来源:凤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