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7-16 21:34:44
阅读次数:2642次
今年5月,全国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上线已满两周年。与此同时,各地也在稳步加快推进本地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的开发建设和运营维护。国务院办公厅电子政务办公室委托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研究中心,对省级政府和重点城市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进行第三方评估。数据显示,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总体指数大幅提高,省级平均值达85.21分,比2016年增长11.41%;指数超过90分并达到“非常高”的地区,从2016年的3个增加为8个。
值得注意的是,各地政府推出的政务服务APP普遍都会在取名上下一番功夫,不仅令人耳目一新,而且展现了数字政府的活泼一面。
浙江省的“浙里办”、广东省的“粤省事”、安徽省的“皖事通”、福建省的“闽政通”、陕西省的“秦务员”、上海市的“随申办”、湖南省的“新湘事成”、河南省的“豫事办”、北京市的“北京通”、江苏省的“苏政通”、黑龙江省的“全省事”、江西省的“赣服通”、重庆市的“渝快办”、四川省的“天府通办”、云南“办事通”、河北省的“冀时办”、辽宁省的“辽事通”、湖北省的“鄂汇办”、甘肃省的“陇政通”……一批各地移动政务服务平台的“乳名”火遍全网。
从各地政务服务APP的“谐音梗”来看,主要有如下特点。
首先,这些政务服务APP将各省份的简称通过谐音字来嵌入,使人们可以一目了然地知道这些APP是来自哪个省份,地域标识度非常强。将本地的地名缩写融入APP名称,使其朗朗上口和易于记忆,足见开发者们着实下了番功夫。其次,这些政务服务APP的名称以“通”、“办”等为关键词,注重为企业和民众办实事,实现一网通办。特别是这些名称都强调政府办事的便捷性、高效性和体验感,使人们可随心所欲、随时随地、心情愉悦、政通人和地全程通办。
实际上,政务服务APP的“谐音梗”并不是最近才出现。各级政府部门开通的政务微博、政务微信都会选取较诙谐幽默、简单易懂的名称,以一种放下身段的亲和感来赢得民众的好感和信赖。
这些令人印象深刻的官微名称,类似于网言网语,用民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来拉近心理距离。比如,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微信公众号取名“市说新语”,巧妙地将市场监管与新媒体结合在一起。
评价一个孩子,我们既要看其颜值,更要注重其品质。同样,评价一款政务服务APP,我们也要既看其名称美否,也要看其功能如何。纵观这些地方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政务服务APP既有“面子”,也做实了“里子”。数据显示,在总体指数方面,省级层面上海、浙江、广东三地并列第一,北京和江苏并列第二;城市层面深圳排名第一,广州、南京和杭州并列第二。
从省级政务服务APP来看,目前基本都实现了省内三级政府的联网统一办理,让省内企业和民众都可通过一个入口实现几乎所有政务服务事项的办理。办事不出村、一刻钟政务服务圈成为政务服务新常态。这种集约化和一体化的整体性设计,有助于破解政务APP过多过滥的问题,避免分散投资和重复建设带来的浪费和不经济。
考虑到仍然有相当规模的人群不具备上网条件或能力,政府部门仍然需要保留线下政务服务渠道。与此同时,要为老年人开发适老化版本的政务服务APP,使其也能够享受到数字政府带来的红利。
与此同时,除了政府自建APP以外,通过小程序来提供政务服务,也是值得尝试和拓展的创新模式。开发适配的政务服务小程序,可以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有利于让政务服务更加贴近民众需求。
在省级政务服务APP发展迅猛的同时,需要加快推动跨省通办,在全国一网通办方面实现实质性进展。去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政务服务“跨省通办”的指导意见》印发,要在今年底前实现8个事项以外的所有高频事项的“跨省通办”,实质性减少群众和企业“多地跑”“折返跑”的问题。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人户分离人口达4.9亿人,流动人口达3.7亿人,与2010年相比分别增长了88.52%和69.73%。随着人口流动的进一步加速,如何为跨地区工作的大量人群提供便捷高效的在线政务服务,就成为关键课题。因此,要考虑如何为跨省人口提供通用政务服务,使其避免不同省份政务服务平台差异导致的障碍和问题。
当然,在各省政务服务APP将用户的各类政务服务“一网打尽”的同时,也需要避免所有用户数据“放在一个篮子里”可能诱发的数字安全风险。如何避免用户个人信息的泄露,使用户的个人隐私和企业的商业敏感信息得到妥善保护,是政务服务APP特别需要做好的工作。(作者马亮系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政邦智库研究员)
(稿件来源:凤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