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汉财研社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兴汉财研社

王琳:网络问政不能是独幕剧,而应是连续剧

发布时间:2021-04-25 00:18:13

阅读次数:2446次

4月17日,广东广播电视台旗下触电新闻客户端发布一则视频新闻《汕尾陆丰一副市长电视上公开检讨》。据报道,陆丰市因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有待进一步强化,陆城地区不少路段存在垃圾未及时清理、杂物乱堆放、生活垃圾未定点投放、垃圾桶垃圾未及时清运等问题,副市长代表市政府在电视上公开检讨。

政能亮丨网络问政不能是独幕剧,而应是连续剧

近年来,网络问政此起彼伏,市长公开检讨也早已不是新鲜事了。陆丰一副市长电视上公开检讨为何引来众多网友围观?原来类似的副市长公开检讨,近五年中该市已是第四次了。虽然作检讨的副市长已换了三人,但起因均是环境卫生整治倒数第一等问题。

更为网友诟病的是,这三位副市长的四次公开检讨,问题没少剖析,表态没少坚决,在成效上总归是欠缺了。几年中,检讨还是那些检讨,问题还是那些问题。环境卫生整治,显然不是作几次检讨或喊几句口号,就能“治”好的。环境卫生问题就在群众身边,好不好,不看“广告”看“疗效”。

年年检讨年年犯,岁岁整改岁岁改。这样的现象绝非陆丰所独有。

类似的网络问政或媒体问政,责任单位剖析问题来,离不了重视不够、投入不足、措施不力、作风不严等等旧疾或通病;下一步计划,无外乎提高站位,压实责任,强化措施,依靠群众等等万能解决方案。最后不忘再喊句口号:将按照上级部署,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坚决把工作落实到位,向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答卷。这些检讨,更像工作报告,放之四海而皆准,乍一看,堆砌的官话、套话中,还真找不着错处。

其实这“不够”,那“不足”;这“不力”,那“不严”,背后更大的问题是“不实”——检讨不实,整改不实,问责不实。

网络问政是个好工具,它最大的价值在公开,在群众动员,在社会监督。网络问政的成败,不是要让排在未位的官员或单位亮个相、出个丑,而是通过向社会公开来引入公众监督,通过公开检讨来传递整改压力。

要确保网络问政问出成效,一方面,要警惕公开检讨滑向公开作秀;另一方面,监督机制和责任机制必不可少。口头上的剖析再多,方案再细,表态再坚决,不能知行并进,落实到位,不能转化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民生福祉,问政也就“问了白问”,问了也终将沦为一场华而不实的秀。

所以说,公开检讨也好,公开道歉也罢,网络问政不能是独幕剧,而应是连续剧、系列剧。今天把表态作了,明天把台账建了,后天把整改清单列了,这些都是必要的,而且是各色督查重要的检查内容。但这些文字堆砌的纸面材料,远非问政的核心。群众最想看到的,还是行动,是责任单位什么时候真正动起来,从善如流整起来,高效优质改起来。

如果责任单位就是不理、不动、不实,问责机制就该无缝介入。公开检讨、公开道歉,可视为责任机制的有机组成部分,但它代替不了党政干部问责机制中的其他责任承担方式,如通报批评、公开谴责、诫勉、引咎辞职、撤职、免职、责令辞职,直至行政处分和刑事追究。检讨不是免责神器,道歉更非新时代的“官当”。因工作不力或工作失职,向群众公开检讨或道歉,这是领导干部对其职责的底线标准,也是对群众最起码的道德要求。

我们有幸生活在互联网时代,问政类的作秀其实也不容易。互联网是有记忆的。感谢网络的“旧闻储存”功能,让网友能够便捷地通过搜索和超链接,快速且精准地找到形式主义的踪迹。“五年四次上电视公开检讨”,陆丰凭此暴得大名,颇不光彩。网民的围观,更多是“天下苦形式主义久矣”的情绪宣泄。愿闻者戒。(作者王琳系政邦智库研究员)


头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