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4-25 00:17:35
阅读次数:2711次
春风、杨柳、浅溪、白石……散发的,是和畅的气息。
“学长好!”4月19日,清华大学的学子们,这样称呼他们心目中的“大朋友”。在他们眼里,当日到清华大学考察的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既是首长,也是学长。
在清华园,他是学生,致敬老师的木铎金声——感谢在教学科研岗位上默默耕耘、辛勤奉献、作出突出贡献的老师们,向老教授们表示敬意。
在学子眼中,他也是师者,不倦“劝学”——要勇于创新,深刻理解把握时代潮流和国家需要,敢为人先、敢于突破,以聪明才智贡献国家,以开拓进取服务社会。要实学实干,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孜孜不倦、如饥似渴,在攀登知识高峰中追求卓越。
他强调,要用好学科交叉融合的“催化剂”,加强基础学科培养能力,打破学科专业壁垒,对现有学科专业体系进行调整升级,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加快培养紧缺人才。要提升原始创新能力。
多个场合,多种方式,和多名师生一道,话成长、谋创新……这种希冀与激励,本身就是一种无形的“催化剂”。
诚然,放眼整个世界,无论哪种学科,要想挑战传统方法,得到进一步发展,都需要进行跨学科研究。1998年度诺贝尔化学奖的颁布,向世人展示数学、物理和化学学科的交叉和融合取得的重大成果:美国物理学家瓦尔特•科恩和英国数学家约翰•波普以物理和数学工具,发展量子化学理论和计算方法,在化学领域取得成效。
针对诺贝尔获奖者的相关统计发现,具有交叉学科背景和经历的学者,接近半数。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交叉学科发展。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近期印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关于设置“交叉学科”门类、“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和“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的通知》,“交叉学科”成为中国第14个学科门类,“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国家安全学”成为该门类下的一级学科。
曾几何时,中国科研体系建立在传统的学科分类上,资源主要围着单一学科打转,导致学科交叉发展窒碍难行。从事交叉学科的科研人员也每每遭遇尴尬的境地,既难以找到对应的位置,也缺乏政策、制度方面的保障。如今设置交叉学科及其下属的一级学科,适逢其时,也是有益的尝试。
要促进交叉学科发展,必须营造良好的学术气氛。在实践中,需要妥善处理和协调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关系,确保基于组织顺畅运行的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能够深度融合,为交叉学科营造良好的环境。
全球化时代,社会生产部门需要具备多学科知识、具有多元学科交叉和问题处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但从现实角度看,用人单位对高学历人才的选择和期待,更多的是重在其“专、尖”,而非“通、杂”。这导致高学历人才在择业时有“怀才不遇”之感。接下来,社会各界理应要摒弃“交叉学科,啥啥都学不精”的执念。
而作为交叉学科研究人员,也要有“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心理准备。毕竟,所需要的技术可能还没有研发出来,抑或此前压根儿就没有被应用到某个学科。开发新技术并证明其成效,既会带来更高的风险,但也会带来更高的潜在收益。在此过程中,既会体味到成就感,也可能陷入失败。但不能就此畏惧退缩,毕竟,很大程度上,失败也是科学不可或缺的基础,因为它会带来新的发现和理念。
在学科交叉融合的语境下,莘莘学子和山川河流对话,会油然而生敬畏;和历史、技术和人文对话,会感受到个人的渺小;和未知以及无限的对话,会体悟到自我的创新能力。
以敬畏之心,笃行“日知”,奋力“追新”,怕什么学海书山,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