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汉财研社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兴汉财研社

陈升:扩大有效投资需“满分应对”

发布时间:2022-01-11 16:31:34

阅读次数:3227次

“意气云龙翔,精神风虎啸。”2022年注定依旧充满不确定性,情势催迫我们必须“满分应对”,于不确定中尽可能地未雨绸缪,夯实确定性。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月10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推进“十四五”规划《纲要》和专项规划确定的重大项目,扩大有效投资。

政能亮丨扩大有效投资需“满分应对”

当前经济运行处于爬坡过坎的关口。2021年预计全年经济增长7.8%。2022年由于基数效应消退,再加上但后疫情时期的需求增长乏力,全球贸易将随之缩水;海外复工复产的推进,各国自身的供给能力将得到修复,对中国进口的依赖度将随之降低,中国出口增速对中国经济的支撑作用将进一步降低。这将导致2022全年经济增长将进一步下行。

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出口预计将大幅下行,而消费是慢变量,短期内变化不大,因此合理扩大有效投资,这对顶住经济新的下行压力、确保一季度和上半年经济平稳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不仅如此,有效投资有利于加快补齐重点领域短板。交通能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支撑性作用明显,但交通能源在产业内部、城乡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需要大量资金投人。农业农村发展依然滞后,农林水利一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领域,离不开资金投入。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民众对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且呈现多元化、个性化特征,但目前公共服务发展还不充分,也不均衡。绿色发展成为大势所趋,碳中和碳达峰目标的实现需要持续加大生态环保领域的投资。新型基础设施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基础性条件,为传统产业升级提供有力支撑。在“十四五”规划《纲要》确定的重大工程项目,以上各个领域的项目占到一半以上。

同时,有效投资可以提升我国长期综合竞争能力。研发投入是支撑科技创新发展、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基础。当前我国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虽然排名世界第2位,但尚不到美国的一半。我国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低,企业R&D经费投入占GDP比重在全球排名第13位。要尽快缩小我国与技术前沿国家的差距,需要持续增加研发和科技创新投入。该类项目在“十四五”规划《纲要》确定的重大工程项目占有重要地位,将为引领中国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实施的关键之年。当前扩大有效投资最重要的抓手就是加快推进“十四五”规划《纲要》确定的102项重大工程项目和专项规划重点项目实施。

但应看到,目前推进这些项目的落地,仍有一些挑战。

基础设施投资资金面临较大压力。当前,基础设施投资增速仍处历史低位,对整体投资贡献有所减弱,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融资出现一定困难。与此同时,地方刚性支出增加,但财政收入增长缓慢乃至减少,资金缺口加大,成为基础设施投资增长的主要制约因素。

投资项目要素保障力度有待加大。土地供给有限,一些项目因缺乏用地指标或用地手续办理时间过长,无法按时开工。能耗指标短缺,使项目落地实施受到不同程度影响。

民间投资增长仍存在一定制约因素。当前,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没有根本缓解,企业成本较高,是制约民间投资的重要因素。

一些项目的审批环节、流程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审批效率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因此,要强化2022年的年度计划和“十四五”规划的衔接,发挥发展规划战略导向作用,构建“规划纲要—专项规划—行动计划—配套政策”的规划体系,以年度重点突破带动五年整体突破。把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作为规划实施的重要抓手,图谱化抓推进、全生命周期抓实施。

围绕粮食能源安全、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交通物流和网络通信等基础设施、城市保障性住房等“十四五”规划重点领域建设项目,加大补短板力度,建立协调机制,按照“项目跟着规划走、要素跟着项目走”的要求,通过梳理重大项目清单等,做好融资、用地、用能等要素保障。协调督促各有关方面加快办理投资项目审核程序,提高用地、环评等手续办理效率。

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的要求,尽快将去年四季度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落到具体项目。抓紧发行今年已下达的专项债,用好中央预算内投资,重点安排在建和能够尽快开工的项目。

深化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推动投资审批权责“一张清单”、审批数据“一体共享”、审批事项“一网通办”。推行承诺制改革,规范有序实施以“告知承诺+事中事后监管”为核心的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制定主线审批流程、重要综合论证事项清单、明确审批标准,对应灵活采取附件容缺承诺、一般事项后置承诺、免审查达标承诺等多种方式,切实精简审批环节。采用区域评估等改革,通过提前完成区域评估、转变政府职能,变“申请后审批”为“申请前服务”;通过区域评估报告共享共用,变“单个项目评”为“区域整体评”。

进一步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建立健全向民间投资推介项目长效机制,拓宽低成本融资渠道,引导和鼓励民营企业加大在资本市场融资力度,稳妥开展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盘活基础设施存量资产,拓宽民间投资渠道。

强化督导协调。对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的地方加大激励支持力度,对项目推进不力的要加强督促,及时解决建设中的问题。加强监管,确保工程建设质量。(作者陈升系重庆大学地方政府治理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政邦智库研究员)

头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