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12-27 20:20:31
阅读次数:3056次
山河为证、岁月为名、民众为本。因为疫情,2021与2020似曾相似;因为抗疫,我们看得更清,见证着意志与定力。
年岁更替之际,政能亮编辑部结合2021年中央政府施政重点、施政亮点与民生热点,推出系列评论,以期梳理过往,重新打量新年期望。
文丨政能亮编辑部
“尘劳迥脱事非常,紧把绳头做一场。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2021年,教育领域有不少大事发生。影响千家万户、力度空前的“双减”政策落地,举世瞩目。这一年,堪称中国教育的“双减”年。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教育“内卷”的主题再次被各方热议。“培训乱象,可以说是很难治理的顽瘴痼疾”,这句话,振聋发聩。
有识之士痛心疾首:在中国教育的演进史上,校外教育从来没有如此市场化,如此地影响、取代、干扰正常的学校教育。
诚然,校外教育原本是学校教育的“影子”,但曾几何时,学校教育反而成了校外教育的“影子”。校外教育反客为主,伤害了学生们的身心健康。
“双减”政策的靶向,更加精准
今年1月至4月,教育部先后印发了五个专门通知,加强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和体质管理。其中,体质健康管理纳入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考核评价体系。目前,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总体呈现“逐步提升”的趋势,其中优良率由2016年的26.5%上升至目前的33%。各学段“小胖墩”的比例下降了,视力不良率的比例,也呈下降趋势。
政策的靶向,更加精准。政策的力道,也更加醇厚。
5月21日下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会议强调,要全面规范管理校外培训机构,坚持从严治理,对存在不符合资质、管理混乱、借机敛财、虚假宣传、与学校勾连牟利等问题的机构,要严肃查处。要明确培训机构收费标准,加强预收费监管,严禁随意资本化运作,不能让良心的行业变成逐利的产业。要完善相关法律,依法管理校外培训机构。
相关措辞,非比寻常。不过,外界并不知悉其中的细则。7月23日,一份PDF版本的《“双减”意见》细则在社交网络上流传,在线教育股应声集体暴跌。这份“红头文件”的发布日期显示为7月19日,印发机构是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而非教育部。
7月24日,周六,傍晚。《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全文,经新华社等媒体同步向全社会传播。又过了几个小时,夜已深,但新东方、好未来(学而思母公司)官方微博的小编,尚未入眠。
新东方这样回应“双减”意见:在今后工作中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坚守教育本质和育人初心,遵循教育规律和青少年成长规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依法合规经营,不断提升教育质量和服务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满足社会多样化教育需求。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服务国家发展大局,不断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好未来表示:作为科技教育企业,好未来坚守教育本质,严格贯彻执行相关规定与要求,依法合规经营。今后,好未来将继续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提升教育科技创新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服从国家发展大局,努力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一份力量。
又过了几天,《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单行本,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7月30日起在全国新华书店发行。
可以说,“双减”政策的大方向,顺应了民心。“双减”政策落地一百多天来,一些变化正在悄然发生。学校教育主阵地的作用正在强化。
辽宁沈阳作为“双减”工作的试点城市,成立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市长担任组长,专题研究部署,教育、宣传、编办、发改、公安等20个部门为成员单位,建立疏堵结合、综合治理、条抓块管、系统推进的工作机制。
来自潍坊市委改革办的信息显示:今年以来,潍坊市大刀阔斧推进教育领域改革攻坚,相继推出创新小学生暑假学校免费托管机制、“双减”政策落地落实、建立招生入学“网上办、零跑腿”机制、家庭教育惠民提档升级等举措,系统集成改革力量,持续提升教育工作群众满意度。聚焦解决暑期小学生“看护难”问题,潍坊在全国率先建立小学生免费暑假学校托管服务机制,前后历时29天,累计参与学生达18.5万人次。
12月21日,从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传来的消息显示,“双减”政策实施以来,校外培训治理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学科类培训大幅压减,目前线下校外培训机构已压减83.8%,线上校外培训机构已压减84.1%。
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相关负责人表示,留下的校外培训机构一部分转为非营利性机构,实行政府指导价;不适合“营转非”的将被进一步注销。
春江水暖鸭先知。12月23日,学而思全面退出学科培训的消息引发热议。重庆学而思一位内部工作人员表示,学而思只是退出学科培训,但并不是学而思不在了,学科培训会继续到这学期结束,后面没有针对学科培训再进行收费。
“双减”的真正意义,是提高孩子成长的质量。12月22日,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从手机管理、课外读物、睡眠时间、作业量、体质这些孩子健康成长的“内需”进行盘点。
在此之前,北京市已出台中考新方案,将体育总分增加到70分,更重视过程性的评价。
为控制作业量,各地各校普遍制定了比较完善的作业管理办法。教育部建立直通20万所义务教育学校的基础教育直报监测平台,将“手机、睡眠、读物、作业、体质”的相关指标作为重要监测内容,实时调度和跟进各地各校落实“五项管理”实际情况。
仅靠“拆庙赶和尚”,还远远不够
让中小学生负担真减轻,仅靠“拆庙赶和尚”,还远远不够。真正需要“精准拆弹”的,是家长乃至整个社会焦虑的心结。
平心而论,放眼整个东亚,很多家长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希望孩子考试得高分。作为市场化的培训机构,当然选择投其所好。更有甚者,无利不起早的培训机构还会时不时地为家长“创造”出新的需求。如组织各类考试竞赛,为优胜者颁发获奖证书等等,不一而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又抬高了家长的“焦虑水位”,导致教育更加“内卷”。
不少家长之所以大把大把地掏出血汗钱,送孩子参加校外机构培训,并非校内教学质量有多差,而是担心中考“超纲”(如附加奥数题),也担心培训机构“绑架”中考。另外,社会上很多家长不希望孩子读中职,也情有可原。毕竟,时至今日,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未有效解决。
要将“双减”进行到底,需要“组合拳”。笔者曾在一份提案中建议从体制机制上深化教育改革。一是继续推动义务教育优质资源均衡化发展,让优秀教师和校长实现跨校区流动,缩小各学校间的教育水平差距。二是推动集团化办学、学区化治理和学校共同体建设。三是建立跨部门“双减”综合督导纠察机制,责任明确,统筹决策,对存在的问题要及时发现及时整改,做到令行禁止,违者必究。
于一线教师而言,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坚持终身学习,孜孜好学、以求精进。应对“双减”政策的要求,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巧妙实施,做到应教尽教,让学生在校内就将所需知识学会、学好。布置作业要“精选”“适量”“分层”设计,让学生在学校就完成作业。毕竟,让所有的学生都接受“整齐划一”的教育,既难实现,对于有不同需要的儿童来说当然也并不公正。
与此同时,要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课后延时服务意味着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教育部门要与学校建立合理的报酬机制,给予教师相应的补助,不能让老师的汗水白流。社会上也要给予老师真正的尊重,破除那种“拿了工资,就得干活”这种“重教但不尊师”的错误观念。
值得重视的是,在规范培训机构方面,相关的实施过程也要避免出现“削足适履”“一刀切”等问题,防止误伤“无辜”。(执笔人:政邦智库研究员王永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