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汉财研社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兴汉财研社

政能亮年终策划丨④以“观念迭代”引领生态文明

发布时间:2021-12-26 21:48:17

阅读次数:2884次

山河为证、岁月为名、民众为本。因为疫情,2021与2020似曾相似;因为抗疫,我们看得更清,见证着意志与定力。

年岁更替之际,政能亮编辑部结合2021年中央政府施政重点、施政亮点与民生热点,推出系列评论,以期梳理过往,重新打量新年期望。

文丨政能亮编辑部

“山川无锦绣,狂风骤起哪辨昏与昼。”

70余年前,陕西榆林一片荒凉,令人心痛。“扭住征沙治土不放松”,班子换、事不变,一届连着一届往下传、一茬接着一茬踏实干。

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榆林市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以环境质量改善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为目标,努力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榆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有效控制,环境法治化水平显著提高,城乡植绿大行动成效突显,环境治理工作全面推进。截至2021年11月,榆林城市空气质量全省排名第五,改善幅度全省第三。

政能亮年终策划丨④以“观念迭代”引领生态文明

享受绿色生态滋养的,不仅有榆林人。

事实上,山绿,天蓝,水清,种种生态美好的场景,正在许多地方都得以重现。这背后,是生态文明观念的迭代和深入人心,是生态文明建设不断跑出“加速度”。尤其是今年以来,污染防治力度之大、制度出台频度之密、监管执法尺度之严、环境质量改善速度之快,可谓有目共睹。

今年初,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意见》,决定全面推行林长制。林长制,是加强林草资源管理保护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也是继“河长制”和“湖长制”之后,生态文明领域的又一重大制度创新。林长制通过强化党政领导主体责任,分解压实目标任务,建立考核问责机制,开创了上有书记省长整体谋划、下有基层林长护林员责任到人的新局面。

这一年里,碳达峰碳中和成为舆论热词。10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正式公布。一系列举动,标志着中国全面拥抱绿色低碳发展之路,彻底告别依靠高资源投入、高环境代价来换取经济发展的发展模式,构建一个通过技术进步、创新驱动和制度改革为基础的新增长范式。

这一年里,环保督察继续动真碰硬。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聚焦长江大保护、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部署贯彻落实情况,披露了一批又一批违法违纪典型——从安徽黄山太平湖流域局部生态破坏问题突出,到昆明晋宁长腰山过度开发严重影响滇池生态系统完整性,从陕西韩城龙门段长期非法倾倒大量废渣破坏黄河生态,到黑龙江沾河公司毁林种参,小兴安岭林地大面积被毁。环保督察以铁面无私的态度,对弄虚作假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说“不”,为绿色发展保驾护航。

这一年里,生态文明建设在诸多领域取得突出进展。一些久拖不绝的改革,终于破冰,比如,在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改革完善煤电价格市场化形成机制之后,国家发改委公布了有序放开全部燃煤发电电量上网电价,扩大市场交易电价上下浮动范围等举措,能源市场化改革由此迈出关键一步。

一些生态文明的思维误区得到纠正。比如,对于一些地方的“运动式减碳”导致拉闸限电,政治局会议及时警告和纠偏,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专门印发《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方案》,对能源消费总量管理弹性、健全能耗双控管理制度等方面做出了有的放矢的规定……

观点决定行动,生态的革命说到底是一场观念的革命。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攻坚克难,根本上源于背后思维和方法的提升。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环境保护与社会发展相统一的观念深入人心;“如果种树的只管种树、治水的只管治水、护田的单纯护田,很容易顾此失彼,最终造成生态的系统性破坏”,生态文明建设的系统推进也成为共识;“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环境保护和治理要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类似空气、水及土壤等攸关民众健康的污染治理,因此被摆到了显著位置。

毫无疑问,“观念迭代”使生态文明的推进,更加遵循科学精神和秉持务实态度,给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提供了澎湃不息的内生动力。

于是,执法失之于软、失之于松,制度中看不中用等现象正在走入历史,取而代之的,是真刀真枪、真抓严管,是环境保护从“不通电的高压线”变成不可逾越的红线。急功近利,顾此失彼,一些无视社会经济现实和规律的做法,遭到从官方到民间的共同抵制,人们认识到生态建设必须按规律办事,“政绩工程”“面子工程”越来越没有容身之地。

以“观念迭代”引领生态文明,中国正在创造性破解工业文明数百年来发展与保护“二元悖论”的历史性难题。

不过,在生态保护的力度不断加大,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的趋势下,我们也必须清醒看到,生态环境其实是一种“易碎品”,必须小心呵护,生态文明水平,与民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依然有距离。由于一些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中国的生态底子较薄,生态的欠账也较多,未来,生态文明建设依然挑战重重,有不少难关要过,有不少顽瘴痼疾有待祛除,在一些地方,生态文明口号喊起来响亮、做起来挂空挡的情况,还不同程度存在。

未来很长一段时期,生态文明建设将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时期。这就要求摒弃乐观思维,多一份危机意识,直面更多民生之患、民心之痛。推动制度创新,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强化制度执行,将污染“脓包”一个不留刺破。惟其如此,才能守护好一条条“母亲河”,一座座“父亲山”,满足公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渴望,确保生态文明建设行稳致远。(执笔人:政邦智库研究员吴宁)

头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