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12-16 10:20:53
阅读次数:2758次
中小企业堪称中国经济中最有灵气、最富活力的因子。疫情暴发以来,中央多次召开会议,强调要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
李克强总理12月15日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采取市场化方式加强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
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当前我国经济存在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等三重压力,确立了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并从宏观政策等七个方面做了部署。12月15日的会议部署,是国务院为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进行的第一个细化政策。这也是继10月27日国常会宣布对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四季度的企业所得税、国内增值税、国内消费税等实施阶段性缓缴等纾困帮扶措施后,国务院专门针对中小微企业出台的专项支持政策。
激活市场主体活力,推进公平竞争政策、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等,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的重要任务。激活市场主体活力,尤其是中小企业活力,是落实明年经济工作政策的基础。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其在促增长、稳就业、活市场、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央早就明确,保市场主体就是保就业、保民生、保产业链供应链等。
从内容看,这次会议明确在四个方面加强金融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是10月27日提出的多项纾困帮扶政策的延续和深化。金融支持,将极大地纾缓中小企业信用紧缩。
首先,将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支持工具转换为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并在2022年至2023年6月底,要求央行对地方法人银行发放的普惠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贷款,按余额增量的1%提供资金,以及将普惠小微信用贷款纳入支农支小再贷款支持计划管理等,将精准指导推进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真正实行激活市场主体与防控风险的有机协调。
明年经济工作将继续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市场担心,流动性会再次通过各种手段汇聚到房地产领域,加剧房地产市场的金融风险和价格泡沫风险,并可能致使金融对中小微市场主体的支持变成“雨过地皮湿”,即中小企业变成一种实体通道。
显然,本次会议精准指导,如要求按支持小微企业的余额增量的1%提供资金,以及将信用贷款纳入支农支小再贷款支持计划中,将为缺乏足额抵押和担保物的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支持,提供便利,接下来银保监会等的精准监管,将有助于专项资金能够真正留在中小微企业,进而有助于防范金融乱象和资金在金融市场空转。
其次,构建全国一体化融资信用服务平台网络,以及完善金融机构发放中小微贷款绩效考核,将为金融机构的普惠小微企业贷款降低成本,提高风险管控能力。
众所周知,金融机构对中小微企业的贷款相对谨慎,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市场对中小企业的信用评价成本较高,中小企业贷款额度小、风险可承载能力薄弱,这使得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存在规模不经济,即金融机构审批和管理100亿元的信贷与100万元的信贷,其成本差不多。
搭建全国一体化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将有助于提高金融机构对中小微企业的信用识别能力,降低信用风险,进而有助于降低金融服务中小微企业的综合成本;同时,将发放中小微贷款纳入金融机构的绩效考核,将从激励约束机制上,推动金融机构创新金融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更多创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当前,中小企业面临原材料成本上涨与市场需求收缩的双击。
数据显示,11月份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9%,比10月回落了1个百分点,也低于9月的4.4%,而同时11月份PPI同比增长12.9%,虽低于10月份的13.5%,但依然高于9月份的10.7%,且由于去年的同比基数较高,所以从环比看PPI与10月持平,这意味着中小企业承担的原材料价格上涨压力,并没有因为11月PPI与CPI剪刀差的收缩而减轻。中小企业的投资边际收益率和财务状况,依然存在持续恶化问题,三角债问题对中小企业的伤害相当突出。
此时,通过金融支持,缓解中小微企业面临的三角债风险,有助于提高中小微企业的资产周转率,使市场流动性的合理充裕能够惠及中小微企业,进而有助于缓解和防范金融风险。
总之,当前金融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更类似于雪中送炭,是保市场主体和激活市场主体活力的必要条件。惟有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支持,促进其进行信用创造,使其摆脱信用紧缩和债务紧缩的循环,才能真正实现“六稳”“六保”,有效贯彻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明年经济工作的总基调,才能推动企业战胜三重压力。(作者刘晓忠系政邦智库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