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11-29 10:41:11
阅读次数:2958次
近期,受原材料价格上涨、订单不足、用工难用工贵、应收账款回款慢、物流成本高以及新冠肺炎疫情散发、部分地区洪涝灾害、部分地区停电限电等因素的负面影响,中小企业成本压力加大、经营困难加剧。11月22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纾困帮扶力度的通知》(下称《通知》),对于缓解中小企业困难意义重大。
当前,中小企业的困难可以概括为“三大关”,即资金关(含融资关、税费关、回款关)、成本关(含原料关、物流关、用电关)、用工关。本次《通知》既有政策性,又有操作性,多有综合性的发力,值得重视。
首先是在资金端对中小企业“有补有降”。 很多中小企业虽然一时生产经营暂时面临困难、自我供血能力暂时不足,但整体上产品有市场、项目有前景、技术有竞争力、商业性可持续发展能力强。还有不少中小企业虽然财务上弱些,可属于劳动力密集、社会效益高的民生领域(如养老托育机构等),在吸纳就业、服务民生上作用巨大,不可直接以经营盈亏来衡量。故而对这些企业加大纾困资金支持力度,帮助其渡过难关,是很划算的。
《通知》鼓励地方安排中小企业纾困资金,给予专项资金支持、社保补贴等。落实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及奖补政策。用好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降费奖补资金,支持扩大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业务规模,降低融资担保成本。
除了财政补贴外,灵活运用多种金融政策工具,可通过点对点的精准“滴灌”,更为市场化地解决中小企业的资金困难,实现长效机制。这包括加强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再贷款再贴现政策工具,用好新增3000亿元支小再贷款额度;加大信用贷款投放,按规定实施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政策。对于受局部系统性因素影响严重的小微企业,加强流动资金贷款支持,按规定实施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
《通知》还要求对中小企业进一步推进减税降费。深入落实月销售额15万元以下的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小型微利企业减征所得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支持科技创新进口等税收优惠政策。制造业中小微企业按规定延缓缴纳今年第四季度部分税费。研究适时出台部分惠企政策到期后的接续政策。持续清理规范涉企收费,确保政策红利落地。减轻房屋租金、水电费等负担。
其次,是保障中小企业自身合法资金的及时回流。较之使用公共资金进行补贴或贷款,更重要的是保障中小企业自己已经挣得的资金的及时回流。近年来,大企业对中小供货商的压款周期越来越长,已经超过了商业周期的合理值,甚至出现了不付现金、只付汇票的现象。而在恒大地产这种大型企业出现兑付困难后,直接导致诸多上游中小企业陷入困境。
我国已制定《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对中小企业的款项支付保障应当进一步提到接近于不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政治高度。因为中小企业的背后也是千千万万的基层从业人员。有关部门应当进一步落实、制定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投诉处理办法,加强大型企业应付账款管理,对滥用市场优势地位逾期占用、恶意拖欠中小企业账款行为,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三,要改善中小企业生存的市场环境,防范原料、运费、电力价格急剧上涨对中小企业造成灭顶之灾。
这主要指推动缓解生产经营成本上涨的压力。有关部门需要加强大宗商品监测预警,强化市场供需调节,严厉打击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等违法行为。支持行业协会、大型企业搭建重点行业产业链供需对接平台,加强原材料保供对接服务。推动期货公司为中小企业提供风险管理服务,助力中小企业运用期货套期保值工具应对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风险。稳定班轮公司在中国主要出口航线的运力供给。发挥行业协会、商会及地方政府作用,引导外贸企业与班轮公司签订长约合同,鼓励班轮公司推出中小企业专线服务。
其中,比较突出的一点是加强用电保障。我国实行居民用电和企业用电的双轨制,后者价格较高。中小企业有很多是在制造业,用电量较大,无序的“拉闸限电”会对它们造成很大的妨碍,破坏生产经营的节奏和预期。故而需要加强电力产供储销体系建设,科学实施有序用电,合理安排错峰用电,保障企业的能源安全稳定供应。
这不仅是个体的中小企业的存亡问题,也可能涉及整个供应链的安全。故《通知》提出:推动产业链龙头企业梳理上下游重点企业名单,保障产业链关键环节中小企业用电需求,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确保企业已有订单正常生产,防范订单违约风险。
第四,要支持中小企业稳岗扩岗,增大人力有效供给。中小企业本身是吸纳就业的主力,但是近年来由于宏观微观种种因素的影响,在稳岗扩岗方面出现了一定的困难,在“考公热”面前也有些黯然失色。故《通知》要求落实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及社保补贴、培训补贴等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更多吸纳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推动各级政府公共服务平台、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为中小企业发布实时有效的岗位信息,加强用工供需信息对接。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在促进增长、保障就业、活跃市场、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中小企业的纾困,并不是慈善救济,而是投资,是对能够自强自力者扶一把。(作者穆晓系政邦智库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