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1-23 09:32:06
阅读次数:4838次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固定资产投资领域紧贴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需求,着力扩大有效投资,积极优化投资结构,投资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在促进经济协调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2012年至2021年,全市投资规模逐年扩大,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超过9000亿元,年均增长17.3%;2021年固定资产投资是2012年的3倍以上。2016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总量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达到1061.25亿元,比2012年翻一番。
一是项目个数实现突破。2021年,全市施工项目4539个,是2012年的3.6倍,其中,新开工项目3277个,是2012年的4.1倍。二是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建设规模扩大,2021年亿元以上项目384个,是2012年的3.2倍。三是项目建设速度加快。2021年投产项目2956个,是2012年的4.2倍。
十八大以来,转方式、调结构成为固定资产投资的着力点,全市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步伐,城乡基础设施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脱贫攻坚以产业扶贫为抓手,按照“大产业、大扶贫、大带动”理念、以加快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培育为主线,扭住“产业效益、精准帮扶、利益联结”三个关键,推动第一产业高速发展,2021年第一产业完成投资是2012年的13倍以上,年均增长43.1%。三次产业投资结构由2012年的3.7:29.6:66.7调整为2021年的16.1:19.0:64.9。
面对国家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南水北调工程、推进中西部铁路建设和区域互联互通的建设机遇,全市加快完善基础设施体系,不断加大基础设施领域投入。2021年基础设施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27.2%,比2012年提高14.6个百分点。
一是加快城市立体交通网络建设,不断提升通行能力。汉中城固机场建成通航,十天高速、西镇高速、宝汉高速、西成客专、阳安二线全线通车,11县区通高速公路,汉中成为全省首个拥有绕城高速环线的地级城市,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基本形成。二是加大水利投资力度,提升水利设施水平。水利管理业累计完成投资近三千亿元,汉江综合整治、引汉济渭工程、南郑云河水库、中心城区江北供水等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同时加快城乡供水体系建设,建设农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三是以投资带动新型城镇化建设。随着兴汉新区汉中兴汉生态旅游示范区汉文化园区、滨江新区天汉文化公园等城市新区建设和旧城棚户区改造加快实施,全市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积极贯彻中、省政策,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放开民间投资市场准入,充分发挥政策性资金引导作用,不断完善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拓宽民营企业直接融资渠道,优先支持民间资本参与PPP项目。依托汉中兴汉生态旅游示范区汉文化园区建设项目等重大项目,2021年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66%,比2012年提高14.6个百分点,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1个百分点。民间资本活力不断增强,成为拉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的主要力量。
以《中国制造2025》为引领,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力推进重点产业园区建设,工业投资呈现出结构不断优化,动能加速转换的良好局面。2021年工业投资是2012年的2倍。
制造业投资迅猛增长。2012年至今累计完成投资1299.1亿元,年均增长14.6%,2021年制造业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为78.1%,比2012年提高7.3个百分点。一是积极培育大型龙头企业。以中航工业陕飞公司及相关配套企业为依托,做大航空装备制造业,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航空产业基地;二是加强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建设。以航空开发区、汉中经开区为载体,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
民生领域投入不断增加,群众幸福感日益增强,小康社会实现程度快速上升。一是民生投入力度加大。坚持财政支出和新增财力“两个80%”用于民生;实现社会保障体系城乡全覆盖。二是移民搬迁取得显著成绩,走在全省前列。全市累计实施避灾生态和易地扶贫搬迁19.46万户63.74万人,推动全市城镇化率提高了10.8个百分点。为全市围绕633个易地扶贫搬迁点,配套建设产业示范园66个、农产品加工园6个,带动了2万余户搬迁贫困户在产业链上持续增收。三是科、教、文、卫投入明显提升。2012-2021年,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年均增长46%;教育年均增长42.3%;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年均增长44.2%;卫生和社会工作年均增长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