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11-04 16:37:37
阅读次数:2733次
长春市农安县的粪污转化中心和部分村级粪污收集中心闲置浪费,畜禽粪污大量存放在村口、路边,影响农村人居环境和中央专项资金效益;辽宁省海城市,当地城市综合行政执法局设20多处矿检站,对所有矿产品生产经营企业收保证金,仅1月至8月就收取保证金1.46亿元;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变相增设餐饮业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申领条件;安徽省淮南中燃城市燃气发展有限公司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办理燃气入户时捆绑销售燃气配件,增加民众负担;山西省娄烦县,部分乡镇污水主管网铺而不用,沦为 “摆设”……
国务院第八次大督查,聚焦民众和市场主体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因而屡上热搜。
11月3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第八次大督查情况汇报,要求各地和各部门围绕市场主体需求和群众关切,努力化解民生堵点痛点,用好政府资金抓实工作。
督查是中国推动政府政策落实的一项重要制度创新,而国务院组织的大督查则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类。通过督查发现问题,推动问题得到整改,有利于解决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并反过来启发政策决策的“最先一公里”。
国务院今年在全国16个省区市开展的实地督查,重点围绕减税降费助企发展、扩内需保就业保民生、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推进创新驱动发展,以及“六稳”、“六保”的政策落实情况。
可以说此次大督查选取的问题,都是当前和未来国家发展和治理至关重要的焦点问题,解决好这些带有全局性的战略问题,将有利于全国一盘棋地推动各项工作有序开展。此次大督查发现了一系列值得关注的问题,为接下来找准政策落实的着力点和聚焦点提供了精准靶向。
大督查发现,近些年来各地营商环境明显改善,政府部门也能够及时推出各项应对疫情冲击的涉企政策。但是,在帮助市场主体纾困解难方面还有很多具体工作没有落实。比如,一些地区存在减税降费打折扣、大宗商品价格高涨推升成本、拖欠中小微企业账款等问题,市场主体的获得感依然不强。
大督查发现,有些地方存在拖欠义务教育教师工资的问题,没有办好办实医疗、老旧小区改造等方面的民生实事,没有做好肉蛋菜和其他生活必需品的足量供应和价格稳定。民生热点问题,有些还得不到足够的关注和切实的解决,依然无法破解民众的急难愁盼,民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也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大督查指出,一些地区政府公共支出的使用还有不规范和有效性不足的问题,注重“面子”工程而轻视“里子”工程,财政资金向市场主体和基本民生的倾斜还不够。
因此,如何在政府过“紧日子”的同时,把宝贵的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是考验各级政府财政治理能力的关键课题。
从大督查发现的问题来看,未来应进一步强化各地政府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使领导干部真正把企业的诉求和民生的期盼放在心上。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也应换位思考和共情同理,把企业和民众的急难愁盼作为自己最关切的问题来解决。
要推动政府部门加强对市场主体困难和民众关切的重视、回应、解决,努力化解营商环境和基本民生方面的堵点、难点和痛点。要继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快政府数字化转型,通过改革创新来解决营商环境优化和基本民生保障方面的难题。要复制推广“接诉即办”等创新工作机制,使民众和市场主体能够通过政务热线、社交媒体等渠道反映问题和建言献策,和政府部门一道合力发现、诊断和解决问题。
还应引导各地政府端正发展观和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避免追求轰动效应和形象工程,更多关注踏踏实实地办实事。当前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较大,在政府自身办公经费开支方面要过“紧日子”,但是在减税降费和民生保障方面不仅不应打折扣,而且还要进一步倾斜。比如,一些北方地区加大财政补贴力度,冬季提前供暖和春季延长供暖期,既配合疫情防控工作,又使民众温暖过冬,就是这方面的典型表现。
督查工作有利于发现问题和推动整改,未来国务院大督查等各类督查工作要做到三点联发,督出重点,查出难点,推出亮点。
大督查要针对大问题,聚焦重点任务,明确政策落实的核心方向,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大督查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真正查出影响政策落实的关键难题和突出痛点,使相关问题能够如庖丁解牛般得到迎刃而解。
大督查在发现问题的同时更要总结推广各地优秀经验做法,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良方智策,从被动响应走向主动治理,使同类问题能够得到系统性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