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7-15 22:31:36
阅读次数:2659次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6月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进实施“十四五”规划《纲要》确定的重大工程项目。会议要求,要尊重经济规律,遵循市场化原则,统筹强基础、增功能、利长远、惠民生、防风险,推进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在发挥好消费基础作用的同时,更好发挥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
此前公布的“十四五”规划《纲要》,确定了一批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引领性的重大工程项目,涉及科技攻关、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民生补短板、文化传承发展等重点领域。目前,绝大部分项目均已陆续启动。在“十四五”开局第一年的年中,再调度、再部署、再督导,体现对这些“国家大事”的重视。
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的画卷徐徐铺展,无疑令人振奋。特别是在当下世界各国受疫情影响,经济发展迟滞的背景下,中国能强力推进上重大工程项目热火朝天开工,意义非同一般,后续效果会持续呈现。
这些重大工程项目首先是体量巨大,不管是引领未来发展的关键性重大攻关项目,还是基础设施领域具有世界级水平的标志性工程,均投资浩大、影响深远,能够对国民经济运行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以现代能源体系建设为例,将建设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基地,核电运行装机容量达到7000万千瓦;以国家水网建设为例,将推动南水北调东中线后续工程建设。其中每一项都是牵涉全局的大工程,都将成为这个国家挺直脊梁的支柱性项目。
其次,这些项目也必将促进、加快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何谓引领性?就是要瞄准未来大国竞争的战略制高点,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做出部署。在《纲要》中,新型基础设施已成为稳投资的重要抓手。数字经济、5G应用、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等,渐行渐近。
此外,除了“国家大事”,重大工程项目也深度切入民众生活,兼顾到众多“关键小事”,也即直接关系民生的系列重大项目。比如:“十四五”时期,拟重点加快实施西安、兰州、西宁、深圳、福州、贵阳、海口、广州、重庆、长沙等枢纽机场改扩建工程,新建民用运输机场30个以上等。保民生意味着促销费,而消费的提振无疑会形成良性的市场循环。
也要看到,事关全局,必然牵涉众多。这也要求各地各部门要真正从全局出发,精心谋划,扎实推进,以千秋伟业的眼光做眼前的事业。
一方面,坚持不搞“大水漫灌”,坚持不搞“投资刺激”,循序渐进,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增强针对性,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在去年疫情那么严重的形势下,都没有急功近利搞强刺激,如今,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日趋正常,更没有必要去搞什么强刺激。这也不仅仅折射出政绩观的转变,也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题中应有之义。
要看到,确定一批重大工程项目并强力推进之,本身就是宏观经济政策的一部分,也是最具操作性的一部分。在具体的操作落实中,一定要保持审慎克制,尊重经济规律,遵循市场化原则,最大可能地将重大工程项目融入经济生活中去。
另一方面,地方政府、相关部门要不断深化改革,优化服务。如优化审批核准程序,减少不必要审批,保证项目尽早开工、资金高效使用等。以融资为例,就有必要灵活安排融资模式,继续破除民间资本进入重点领域的隐性障碍,建立健全吸引民间资本投资重点领域的长效机制,更大程度上发挥政策性金融作用。
经济持续发展的过程,也应该是机制体制不断改革的过程。可以说,改革越彻底,服务越完善,项目推进就越顺畅,经济发展就越有效率。改革从来不是说说而已,而应该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不竭的动力。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要求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并强化督导协调,将会为项目顺利推进、约束政府权力起到积极作用。
“国家大事”已经强势启动,“关键小事”也陆续到位,这当然是“十四五”开局良好的直观体现,也是中国经济稳中有进、稳中求进的重要支撑。以此为契机,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持续延伸产业链条,则中国经济必将血脉充盈、筋骨强健、运转灵活。
办好国家层面的大事、难事、急事;办好关系民众利益的“关键小事”,此其时也,此其势也,必将惠及中国与世界。(作者龙之朱系政邦智库研究员)
(稿件来源:凤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