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3-12 13:57:23
阅读次数:1505次
在温润如玉的陕南秀美山川,在如诗如画的秦岭巴山深处,镶嵌着一颗璀璨的绿色明珠,大自然馈赠给了人们一种最为珍贵的礼物——西乡绿茶。西乡产茶历史悠久,资源禀赋优越,成就了西乡绿茶“形美、香高、味醇、耐冲泡”的独特品质。据中国最早的一部地方志书《华阳国志》记载,约在公元前12世纪,西乡的祖民就把茶叶作为地方特产敬献给周天子武王,贡品茶“形似月亮,紧压成团”,名曰“西乡月团”。大自然的馈赠加以传承千年的制茶技艺,成就了西乡绿茶“色绿亮、毫闪光、香鲜嫩、汤清澈、味醇爽、形优美”独特品质。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中,西乡举全县之力把茶叶打造成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采取“全产业链发展、全要素链保障、全利益链联结”推进模式,将茶叶的生态资源优势转变为绿色经济发展优势,带领群众因茶致富、因茶兴业,脱贫奔小康。全县315家茶企年收购脱贫群众鲜叶1.5万吨,1.4万户脱贫群众因种茶、务工实现户年均增收1.3万元以上,茶产业已成为西乡惠及面最广、产业化程度最高、稳定性最好的富民产业。
全产业链发展:一业兴旺带动百业繁荣
全县累计发展茶园36万亩,年产茶叶1.7万吨、产值22亿元,GDP贡献率为18%。拥有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1个、示范村2个,省级茶叶专业示范镇4个、省级标准化示范茶园28个,茶产业已发展为集育苗种植、加工销售、文化旅游为一体的一二三产业融合体。该县“罗镇茗园”是“午子仙毫”品牌发源地,涵盖10个村1.2万余人,现有茶园面积2.35万亩,茶叶年产量764.4吨,产值达1.32亿元,园内“延宾”牌、“汉南”牌“汉中仙毫”连续四届荣获中国国际茶博会金奖。茗园以“一山两河”为依托,道教圣地午子山、湿地公园、三国张飞手迹“飞凤山”摩崖石刻、檀木村李子采摘观光园、三合村茶文化陈列馆串珠成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专线,辐射带动群众1.1万人致富增收,其中脱贫户1100户、3851人。2020年共接待游客15万余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300余万元,开发就业岗位1400多个,带动脱贫人口610人稳定就业增收.
全要素链保障:众人拾柴建强供给内核
高质量编制中国最美茶乡建设规划,高标准建设“一基地三中心”(陕茶种植基地、生产研发中心、检验检测中心、陕茶销售中心),实施基地建设、技术改进、产品研发、品牌创建、招商引资“五大工程”,县财政每年投入资金2000万元以上,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向茶产业集聚,成功研发生产出红茶、黑茶、白茶、保健茶等茶叶新品,打造了一批特色茶叶小镇、田园综合体,茶旅融合发展迅速,促进茶产业提质增效。位于该县沙河镇的“天赐秦韵产学研游基地”是一家集茶叶种植、研发、加工、茶叶进出口贸易、茶园观光旅游和茶文化推广为一体的龙头企业。拥有生态有机观光茶园3000余亩,综合性产业基地占地90余亩,由生产区、办公区、休闲体验区三部分组成,建有清洁化生产线、特色胶囊民宿、游泳池、休闲垂钓中心等休闲设施,基地通过吸纳农户从事茶叶加工、销售服务、茶叶采摘、茶园修剪和在休闲体验区销售农副产品等方式,带动80余户脱贫户增收。
全利益链联结:多轮驱动推动稳定增效
西乡全县17个镇(街道)均产茶,105个脱贫村(社区)共种植茶叶25万亩,其中8389户脱贫户拥有茶园3万余亩。推行“企业+村集体+农户”利益联结模式,实现鲜叶销售、土地流转、入股分红、务工就业四轮增收。培育市级以上龙头茶企17家,带动农户7万余户,户年均增收1.2万元以上。位于该县峡口镇的江塝茗园是西乡规模最大的观光茶园,辐射6个村、培育茶叶加工企业40家,现已发展为茶乡风情展示、茶文化推介、乡村生活体验、户外拓展训练、茶叶种植加工为一体的现代美丽乡村旅游观光目的地。脱贫攻坚以来,茗园累计建成集中连片生态茶园3.8万亩,实现全镇人均茶园1.8亩,年茶叶产量1800余吨、产值2.2亿元,涵盖绿茶、红茶、茯茶等多个品种。茗园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鲜叶收购、务工销售等方式,辐射带动农户4000余户,户年均增收1.4万元以上,其中脱贫户760户,户年均增收1.5万元以上。
今天的西乡,作为陕西省第一产茶大县,早已尽人皆知。“十四五”期间,该县将继续围绕“一基地三中心”茶产业集群建设,持续完善茶产业发展体系,强化创新引领,增强发展动能,聚集资源要素,突出延链补链强链,推动茶文旅融合发展,促进产业兴旺,赋能乡村振兴,实现茶产业高品质发展,力争到2025年,茶产业全产业链产值达到60亿元以上,产量达到2.1万吨,茶产业对生产总值贡献率达到20%以上,奋力建成中国最美茶乡,真正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让茶产业带动更多群众稳定增收,让西乡茶走出中国走向世界。
(来源:西乡县经济合作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