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4-14 11:38:30
阅读次数:4178次
站在“十三五”与“十四五”的交汇点,回首过去的五年,面对国内外经济环境复杂多变、总体偏紧、下行压力加大的局面,我市工业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取得新成效,为“三市”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工业经济总量壮大主导产业日益突出
“十三五”期间,全市工业经济保持稳定增长。“十三五”末,预计全市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1600亿元,是2015年的1.5倍;全部工业增加值在全市GDP的占比超过30%。预计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速9.7%,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8.4%,位于全省前列。
五年来,我市以完善产业链为抓手,聚焦装备制造、现代材料、绿色食药三大产业,着力强龙头、补链条、建集群,累计实施项目311个,完成投资439亿元。建成飞机总装、零组件加工等项目51个,建成汉钢短流程炼钢等项目63个,建成汉王药业现代中药生产基地等项目197个,产业集群配套能力和承载能力不断增强。“十三五”末,预计现代材料业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548亿元、装备制造业完成产值428亿元、绿色食药业完成产值437亿元,分别是2015年的1.5倍、2.1倍和1.4倍,装备制造、现代材料、绿色食药三大产业在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中的占比超过86%,成为汉中工业经济的重要支撑。
智能装备、电子元器件、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预计2020年底,全市高新技术工业完成产值387亿元左右,在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中的占比超过24%。
企业数量创出新高园区承载能力提升
我市各级坚持优环境、强服务、育主体,持续深化市县领导包抓联系企业制度,实施规上工业企业培育护航行动,建立县级干部担任“管家”的帮扶机制,护航企业发展壮大。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2户,培育规上企业472户,规上企业总数超过700户,新增民营企业超过6万户,各类市场主体突破23万户。其中,年产值过50亿元企业4户,过10亿元企业18户,过亿元企业233户。非公经济占比达54.3%,形成了龙头企业引领、骨干企业支撑、中小企业聚集的发展格局。
“十三五”期间,全市工业园区以绿色循环为方向,以产业聚集为主线,优化产业布局,突出园区优势、特色和重点,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加快园区建设,省级重点建设县域工业集中区、入园企业数、营业收入不断攀升,对工业的承载拉动作用不断增强,成为工业发展的新高地。
截至2020年,全市已建成省级工业园区12个,其中4个园区被命名为省级示范建设县域工业集中区。到2020年三季度末,全市工业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933.88亿元,同比增长0.15%,是2015年的1.5倍;实现营业收入930.5亿元,是2015的1.2倍。园区工业总产值在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中的占比由2015年的58.6%提高到2020年的70%。入园企业数量从2015年的619户增加到2020年的989户。
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两化融合”深入推进
五年来,全市坚持“创新驱动”战略,工业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积极研发新产品,新增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6户。运X飞机生产及总装扩能配套建设、汉江机床滚珠丝杠副产业升级、航空零组件制造等一大批项目先后建成,米克隆非接触智能数字化节目检测仪、忠乾数控工控机无线网联智能互动平台等2项新产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汉江工具系列刀具、东方航空DBS58传感器式电动拧紧扳手、智海精密四通阀专用拉刀等5项新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转型升级不断加快,累计淘汰钢铁烧结落后产能205万吨、砖瓦落后产能9.17万立方米、石灰落后产能3.4万吨、水泥粉磨落后产能60万吨、化肥落后产能5万吨、石材落后产能3.18万立方米,清理取缔和整改“散乱污”企业515户,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0%以上。
同时,围绕“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大力实施工业互联网和企业上云工程,建成中小企业服务“云平台”,累计引导企业上云280户,推动企业之间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享。强化两化融合贯标,积极参加国家两化融合系统评估,陕飞公司、陕钢集团汉中钢铁有限责任公司、陕西伟志服饰有限公司、汉中尧柏水泥4户企业通过了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围绕智能制造,鼓励企业开展技术改造,陕飞技改、汉王药业新建等被评为省级智能制造示范项目。全市制造业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高。
(来源:汉中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