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2-06 10:23:45
阅读次数:339次
嘉陵江上游,距略阳县城南17公里的地方,有个叫白雀寺的小镇。从白雀寺镇政府出发,沿连绵不断的山路盘旋前进,白杨坪村便出现在眼前了。白雀寺镇白杨坪村是略阳县有名的深度贫困村,地处深山的村落、零零散散的村舍、破破旧旧的土坯房,村民文化程度普遍不高、收入低下,外出务工不便、在家中发展产业也有困难,脱贫攻坚迫在眉睫。面对村贫民困的现实,年仅21岁的李金虎从部队退伍之后,放弃了优厚的就业机会,回到生养他的故乡白杨坪村,从开始发展天麻种植,到成立乌鸡养殖合作社,他用一个退伍军人的责任与担当,将自己学习到的技术经验无偿教授给村民,并带动全镇5个行政村28户脱贫户发展乌鸡养殖产业,把青春与汗水洒在了这片他热爱的土地上。
退伍归乡,责任与担当开启自主创业
1992年出生的李金虎是土生土长的陕西省略阳县白雀寺镇白杨坪村李家沟组人,2011年高中毕业后,自小便怀揣着军人梦的他毅然奔赴乌鲁木齐,成为一名光荣的高射炮兵。两年的军旅生涯磨炼了他的意志、坚定了他的心性,也成就了他坚毅自信、艰苦奋斗、勇于奉献、自强不息的品格。2013年,年仅21岁的李金虎复员,经过深思熟虑,放弃了优厚的就业机会,并说服家人,怀揣着一股90后年轻人不服输的劲儿,回到贫困的家乡,用敢想、敢做、敢闯、敢拼的精神,开始了他的自主创业之路,也开始了他帮助村民脱贫的第一步。
略阳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气候环境为天麻生长提供了温床,可谓历史悠久,但白杨坪村天麻种植多为散户,再加之村民文化程度普遍不高,难以形成规模效应。面对村贫民困的现实处境,初入社会的李金虎,没有人脉、没有资源、没有经验,有的只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敢与热忱,一切都从零开始。李金虎看准了当地气候及产业发展特点,努力说服家人,在亲友团的支持下,他认定天麻种植大有前途。说干就干,第一年,他把自己的退伍费和在部队攒的积蓄全部拿出来,开始种植天麻。万事开头难,李金虎没有种植天麻的经验,也没有技术,如何选择天麻种植的土壤、如何栽培、如何保湿一开始就给他出了无数个难题,田间的日常管理、病虫害防治又出现了,天麻越冬、采收加工、销售渠道等一系列大大小小的问题犹如一座座大山,让他费尽了心神。但他只有孜孜不倦地摸索学习、吃够苦头,才能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 开始发展天麻种植的那几年,他不是没打过退堂鼓。创业必定是艰苦的,但他没有想到竟会这样艰苦。在创业最艰苦的时候,仍旧主动帮助本村一些经济条件落后的家庭,争取贫困补助和免费天麻菌种,截至2022年5月已为白雀寺镇白杨坪村村民免费发放天麻“两菌一种”11000余套,市场价值12万元,甚至还把自己学习到的关于天麻种植方面的技术和经验无偿教授给种植户。此外,他不光自己努力开拓天麻销售市场,还积极帮助种植户跑销路,仅2021年就为村民卖出天麻40余吨,销售额达60余万元。努力总是会有收获的,风雨之后见到的彩虹也必定是更加灿烂的。几年后,他在行内小有名气,也积累了一些积蓄。更重要的是,他让这个深度贫困的白杨坪村,渐渐有了生命的绿意。 稳抓机遇,胆量与智慧拓宽产业发展 白杨坪村所处的白雀寺镇坚持以新农村建设为目标,多年来,积极贯彻落实省市县政策,认真实施党建“阳光雨露”计划,大力推进扶贫开发及产业结构调整,并立足本村实际,在各方帮扶力量积极参与下,以“两不愁、三保障”为抓手,大力发展增收产业,全面提升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人居环境,确保贫困群众稳定脱贫及镇域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长足发展。
生性倔强、热忱的李金虎,秉持“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的理念,着力走出一条繁荣产业、脱贫致富的、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因此,他并没有沉浸在种植天麻成功的喜悦中多久,就又开始“打起了主意”。2018年,略阳县加大了乌鸡养殖的扶持力度,这让本打算“拓展业务”的李金虎动了心,再加之白杨坪村6个村民小组实现了道路硬化,群众出行难的问题得到有效改善。随着公路通到了家门口,这个产业发展的好时机又让他眼前一亮。后来,在驻村工作队及村两委的帮助下,通过到相关镇办参观学习,李金虎对养殖乌鸡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更加坚定了他发展乌鸡产业的信心。经过认真考察,他认定该项目确实可行。 2019年1月29日,在村委会、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李金虎筹集了10多万资金成立了略阳县泰裕乌鸡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始搭建养鸡场。但由于资金不足,乌鸡养殖场几经夭折,他当机立断,又去农业银行贷款30万元,几经周折,养鸡场终于建成。紧接着,又忙着免费给贫困户发放菌种,提供技术指导。今年5月,李金虎新建600多平方米的鸡舍3间,预计全年养殖乌鸡10000只。在村委会的帮助下,乌鸡养殖合作社带动了全镇5个行政村的28户贫困户发展乌鸡养殖产业。李金虎说,一是县上政策好,二是他也年轻,对网上销售这一块略懂一二,所以这几点综合下来,他对养好乌鸡非常有信心。同时,他还想建设一个1000平方米的保种繁育基地,让合作社自给自足,在积累一定经验后,再带动附近群众以合作社加农户的形式,发展乌鸡产业,增加收入,致富奔小康。李金虎承诺,不管当年的经营状况如何,他都会将贫困户入股的本金在当年9月返还,一年一返,如果他们觉得这个项目可靠,第二年还可以继续入股。同时他还拿出40%的利润分给贫困户,给入股贫困户按股分红。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白雀寺镇白杨坪村党支部书记李金山就村里产业发展问题提出,村里产业发展方面规模都比较小,效益低,经营主体带动性比较差,缺乏一个长期、稳定的增收产业项目。2019年以来,李金虎的乌鸡养殖紧紧围绕白杨坪村“两不愁、三保障、一达标”工作目标这个车头,在政府的积极支持和引导贫困群众大力发展特色种养殖业、拓宽致富渠道的环境下,全村已养殖乌鸡20000多只,种植天麻15000余窝,截至目前已为90户脱贫户,分红27万元,户均增收2800元,实现乡村振兴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让增收产业、支撑脱贫户稳定增收。 情系乡梓,爱心与奉献引领村民增收 李金虎所在的略阳县白雀寺镇白杨坪村,有11户脱贫户由于家庭环境、文化素质等原因,外出务工不便,在家中发展产业也有一定难度,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李金虎了解到这个情况后,他想,自己是一名退伍军人,虽然离开了部队,但依然应该为国家、为家乡的脱贫攻坚贡献一份力量,带领更多乡亲们走上致富路。而致富,首先就是要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 说干就干,李金虎的乌鸡养殖场筹备初期,他想到了如何给村民增加收入的好办法。乌鸡养殖场需要建设,建设就需要人工,人工从哪儿来?当然首先考虑乡里乡亲的村民。李金虎走亲访友四处串门,召集到无业村民及脱贫村民300余人到合作社务工,为乌鸡养殖场的建设添砖加瓦,及时地解决了他们的生活困难情况。其中46岁的李怀军就是其中受益的典型。 李怀军是白杨坪村的脱贫户,家中有2个正在上学的孩子,无法像其他村民一样外出打工。而白杨坪村又地处深山,他只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日子过得十分艰难。李金虎知道后,主动招聘从事过养殖业的李怀军到合作社工作,不仅为摘掉李怀军贫困户帽子做出了努力,更让李怀军在属于他的工作岗位上发挥出了积极的作用。李金虎的对他伸出的手无疑是及时的,为他解决了燃眉之急,同时李怀军也是幸运的,在收获劳动报酬的同时,得以在自己擅长的岗位上发光发热,更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奉献之举。如今,李怀军在自己家门口就可以工作,每个月有3000元工资,到了年底还有分红,年收入达5万元,这是他以前根本不敢想的事情。短短6年间,李金虎便用他的真心实意和踏实肯干换取了村民的信任,让村子焕发出新的活力,也让村民更有信心,蹄急步稳地走上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切实践行了一名退伍军人情系群众的初心坚守。